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

中監與勞發署中彰投分署委托嶺東科大辦理自行車維修班結訓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監獄為培訓收容人一技之長,以期回歸社會後能立即投入就業市場中,特別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合作,由嶺東科技大學推廣教育部提供師資及課程開辦110小時「自行車維修班」,8月1日辦理驗收暨結訓典禮,培訓成效良好。

台中監獄典獄長邱鴻基表示,自行車為現代社會中十分重要且大眾化的休閒工具之一,本次專班合作廠商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為使收容人能熟悉各種不同類型自行車的維修實作,並本著回饋社會、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主動提供10台全新的各類型自行車,供培訓班收容人作為練習實作的維修教材使用。

邱鴻基十分感謝捷安特公司的熱情贊助,並感謝嶺東科大所安排的專業師資及訓練課程,除培養收容人了解自行車維修技術原理,在理論上為收容人打下良好的基礎,並訓練收容人實際操作自行車維修,確實了解自行車維修技術的方法與流程,提升回歸社會後的職場競爭力。培訓後,收容人對於各式車種,皆有維修上路的能力,已然為自己重新運轉了人生的坦途。

嶺東科大推廣教育部主任昝大偉表示,學校秉持社會關懷的理念,對輔導受刑人自行車維修班已開設2年,未來預期可與各類型廠商在更多資源上的合作,提供更多元的輔導課程,讓更生人具備專業技能,對未來更有目標。

捷安特公司贊助全新10台各類型自行車,供培訓班收容人作為練習實作的維修教材使用。(記者林獻元攝)
捷安特公司贊助全新10台各類型自行車,供培訓班收容人作為練習實作的維修教材使用。(記者林獻元攝)

台中監獄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合作,由嶺東科技大學推廣教育部提供師資及課程開辦110小時「自行車維修班」,8月1日結訓典禮上驗收訓練成果。(記者林獻元攝)
台中監獄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合作,由嶺東科技大學推廣教育部提供師資及課程開辦110小時「自行車維修班」,8月1日結訓典禮上驗收訓練成果。(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屏東縣率全國之先建置農膜回收示範場正式啟用
屏東縣農用塑膠膜(覆土膠布、黑網等)在過去農民常以露天燃燒方式處理,造成嚴重空氣汙染問題,屏東縣政府環保局率全國之先在108年運用空汙基金在本縣里港鄉載興村設置一處農膜回收示範場,於今日(108年8月1日)正式啟用,提供本縣農民放置覆土膠布及農廢相關資材(如黑網、白網及塑膠黑水帶等…),並將回收後覆土膠布及相關資材送至有防制設備製造廠商進行再利用,有效協助農民解決無法妥善處理覆土膠布之困境,以降低露天燃燒行為及隨意棄置情形,提升整體生活環境品質,若試辦成效良好,將於其他鄉鎮擴大辦理。農民有需要者請撥打專線電話(08)7361441申請。
環保局表示,本縣露天燃燒大宗以農業廢棄物為主,除了農民將修剪的果樹廢枝葉直接就地燃燒外,瓜果類常用的農膜(覆土膠布、黑網、白網等)亦是農民焚燒的大宗。燃燒這些農業廢棄物產生大量的粒狀污物會造成空氣污染,為解決上述汙染問題,環保局歷年來透過各項妥善處理方式如:代工破碎、代清運及輔導農民加入環保農園等,以果樹類焚燒最多的蓮霧改善情形而言,妥善率已提升至86%,大幅改善蓮霧露天燃燒情形。而在今年度,環保局率先推動農膜處理示範專區,希望將本縣另一個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問題得到解決,以有效改善本縣空氣品質。
環保局指出,屏東縣主要農膜產生來源在九如、里港、枋寮及東港等鄉鎮,大多使用在瓜果類作物,一公頃農地約可產生1.7公噸的農膜。因此如無適當的處理管道將造成農民隨意丟棄及焚化,影響環境及空氣污染。環保局為了有效改善農膜廢棄問題,在102年度推動妥善處理方案協助收運農膜,近幾年收運量不斷提升,由102年66公頃提升至107年的167公頃,為了使農膜收運後能有效資源再利用,在今年度於里港鄉載興村設置農膜回收示範專區,使農民可自行將農膜載運至示範區進行暫置,再委託回收處理商收運後進行清洗造粒,再製為其他塑料,使資源能重新再利用。環保局預估本年度將可處理260公頃約462噸的農膜回收,使農民不再焚燒這些塑料,還給縣民一個乾淨的好空氣。
環保局也呼籲民眾禁止露天燃燒行為,農友勿將農業廢棄物(廢枝葉、稻草、肥料袋等)直接就地燃燒,如有農業廢棄物問題可採用破碎及代清運處理等方式,農民可由環保局專屬網頁(http://ptfarm.clweb.com.tw)、專線(08-7361441洽賴小姐)瞭解及利用相關輔導措施。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2條第1項規定,在各級防制區及總量管制區內,不得有從事燃燒、融化、煉製、研磨、鑄造、輸送或其他操作,致產生明顯之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氣或他人財物。環保局再次呼籲農友勿露天燃燒,若經民眾陳情、查獲將依法告發處分,依法處行為人新臺幣1,2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農民應特別注意,避免因觸犯法令而受罰。
屏東縣率全國之先建置農膜回收示範場正式啟用
屏東縣率全國之先建置農膜回收示範場正式啟用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地方屏東縣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108年度屏東縣模範父親勇敢面對挑戰,樂觀知足且樂於付出的好爸爸-吳石麟先生
屏東縣政府將於108年8月4日在縣府大禮堂辦理「108年度屏東縣模範父親表揚」,共計有43名來自各鄉鎮市公所及社會服務團體推薦的模範父親接受表揚,這些偉大的父親中,其中有一位樂觀知足且樂於付出的好爸爸。
 吳石麟先生,今年68歲,生活過得樸實,盡力給家人無虞的生活環境。育有五名子女,第四個女兒雅淑是智能障礙中度,照顧有障礙的小孩,總是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力,吳石麟先生總是保持樂觀,認為「老天爺知道我們是有愛的家庭,所以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
不放棄對雅淑的教育,全力的支持並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盡其所能的栽培,直到臺南啟智學校畢業,凡事都是「以身作則」,盡量做到良好示範,使得五位子女人格健全發展,各個樂觀進取,手足們對雅淑也都很愛護。
對於妻子,他是個辛勞的好丈夫,雖然沒有甜言蜜語,但總是以行動來表現對她的愛與感謝。
吳先生有顆慈悲的心、樂觀進取的態度和不怨天尤人的想法;在他身上最珍貴的價值,就是知足常樂,在他臉上時時刻刻掛著溫暖慈祥的笑容,退休後投身社區服務,擔任社區理事長,貢獻社會、服務人群不遺餘力,常常在活動中看到他擔任志工的忙進忙出。
107年社團法人屏東縣啟智協進會在崁頂鄉開辦布建據點,吳先生更是全力支持,身為心智障礙者的家長,最知道心智障礙者的心聲,所以據點開辦,馬上幫雅淑申請到據點接受服務,希望豐富雅淑的生活圈。據點辦理活動,他也是每場必到,從不缺席甚至小額奉獻活動經費。
遇到據點安排團膳課程,需要果汁機等小型廚房用具,二話不說借給據點使用。並常常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給據點的服務對象食用,就是這樣的父愛讓他充滿能量的對社會付出不遺餘力,並將偉大的父愛更加發光發熱。
108年度屏東縣模範父親勇敢面對挑戰,樂觀知足且樂於付出的好爸爸-吳石麟先生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地方屏東縣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立委洪慈庸客廳會開跑 后里女兒從家鄉出發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立委洪慈庸每年均會舉辦客廳會,今年「慈庸到你家」2日上午正式開跑,首站就從后里家鄉出發!洪慈庸也帶著新出爐的問政專刊,與鄉親面對面討論地方建設成果,包括北台中居民將當關心的舊山線全線復駛推動、爭取后里增設醫院等重要建設,她承諾將持續舉辦,朝每週7至10場為目標前進,盼達到鄰里間間的良好互動。

「兌現承諾,從后里家鄉出發!」洪慈庸堅持在每年立院休會期間,規畫到家裡向鄉親報告工作成果,以找到15人組成小團體即可成行的概念,走入潭子、后里、神岡、大雅區社區住家。今年客廳會開跑首站選在后里,零距離接受意見交流,希望以創新的問政經驗與在地生活連結,也和每一位鄉親更貼近。

洪慈庸表示,第一波「慈庸到你家」客廳會由地方鄉親邀請,後續將持續舉辦,朝每週7至10場為目標,而第二波「慈庸到你家」客廳會將開放網路募集,歡迎潭子、大雅、神岡、后里居民提供「客廳」空間,她將親自帶著問政專刊,向大家說明在中央的問政及所爭取的建設成果;也歡迎鄉親提出需求,不論哪一個區、哪一個里有需要,都會持續努力來為地方服務。

后里農會理事長張欽桐到場支持表示,洪慈庸為地方做了很多事,為校園爭取建設、為民眾權益把關,各項政績呈現在問政專刊中,他肯定洪慈庸透過客廳會的方式與鄉親零距離討論、相當親民,他也要協助爭取並號召后里在地鄉親站出來,繼續支持后里在地女兒。

「慈庸到你家」客廳會由洪慈庸委員主講,約15至20位后里鄉親到場參與,熱情交流互動。部分鄉親反映,舊山線全線復駛是舊泰安區在地民眾長年的盼望,未來將影響北台中整體觀光發展,洪慈庸也說明,經過努力已成功爭取中央支持、全額負擔,將持續督促工程進度如期如質112年全線復駛。
立委洪慈庸客廳會2日上午正式開跑,首站就從后里家鄉出發。(記者林獻元攝)
立委洪慈庸客廳會2日上午正式開跑,首站就從后里家鄉出發。(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政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敦親愛齡 獵職計畫」助中高齡者開創新職涯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57歲的阿惠為照顧重病的丈夫離開職場多年,直到丈夫離世,想重返職場卻苦無出路,透過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臺中就業中心辦理的「敦親愛齡.獵職計畫—中高齡職涯支持團體」,發掘自己在照顧服務方面的優勢,在就服員的協助下,參加了照顧服務員的職業訓練,並獲得機構的錄用,即將開啟職涯第二春。

臺中就業中心主任黃瓊瑤表示,目前進入高齡化社會,中高齡及銀髮人力投入職場,已成趨勢,為此辦理「敦親愛齡.獵職計畫」,首次共有11位中高齡者參與,其中包括已經退休,或因家庭因素離開職場多年,想重回職場的求職者,計畫施行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幫助中高齡者獲得穩定的收入,更為了幫助他們找到新的生活目標,肯定自我價值。

黃瓊瑤指出,這項計畫透過以下三個階段幫助中高齡,第一,由諮商心理師帶領他們回顧自己的職涯歷程,從中發掘潛在特質與優勢;第二,透過團體活動打造個人專屬行動方案;第三,導入業師分享企業用人的需求與想法,以階段性協助中高齡者重新規劃進階的職涯目標,並找回自信與再就業能力。

活動自今年5月完成後,由就業中心以客製化獵職方式,協助開拓適性的職缺並加以推介,對職能不足的人導入職業訓練資源,目前已有6位穩定就業,分別從事行政、倉管、照顧服務等職務。

其中,全職家庭主婦阿惠,遭逢丈夫罹患糖尿病,丈夫截肢後又罹患肝癌,她獨力照顧先生及孩子,一家五口僅仰賴政府對低收入戶的補助維生。直到丈夫離世,阿惠想重返職場,改善生活經濟,尋覓許久才找到餐廳工作,不料又遇到餐廳歇業。

阿惠期盼能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報名參加臺中就業中心的活動,就服員從她照顧久病丈夫的經驗中,協助她發掘自己在照顧服務方面的優勢,並讓她參加照顧服務員職業訓練,目前已順利結訓,並獲得機構錄用。

黃瓊瑤表示,臺中就業中心每年皆規劃辦理中高齡者職涯成長團體、企業參訪、產業說明會等活動,現場並設有「銀髮資源專區」,提供銀髮就業相關資訊及工作輔具展示,並有志工提供解說與教學,民眾如想瞭解詳情,可洽詢臺中就業中心04-22225153。

「敦親愛齡.獵職計畫—中高齡職涯支持團體」,由諮商心理師帶領他們回顧自己的職涯歷程,從中發掘潛在特質與優勢。(記者林獻元攝)
「敦親愛齡.獵職計畫—中高齡職涯支持團體」,由諮商心理師帶領他們回顧自己的職涯歷程,從中發掘潛在特質與優勢。(記者林獻元攝)

中彰投分署臺中就業中心辦理的「敦親愛齡.獵職計畫—中高齡職涯支持團體」,協助想重回職場的中高齡者重新規劃進階的職涯目標,並找回自信與再就業能力。(記者林獻元攝)
中彰投分署臺中就業中心辦理的「敦親愛齡.獵職計畫—中高齡職涯支持團體」,協助想重回職場的中高齡者重新規劃進階的職涯目標,並找回自信與再就業能力。(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生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管瘤暨血管畸形治療團隊成果發表  造福竹竹苗患者
 記者黃誌寬/新竹報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8/2舉辦「血管瘤暨血管畸形治療團隊成果發表」記者會,會中邀請2位困難治療個案蔡女士與陳先生現身說法,分享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院方為蔡女士與陳先生準備大蛋糕慶祝2位病人術後恢復良好,重拾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黃柏誠醫師表示,此類疾病治療相當的困難及繁瑣,須仰賴跨團隊共同合作,也須醫病間耐心的合作。因此,整合多個科部成立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團隊,簡稱「血管異常治療團隊」,含括科別包含整形外科、血管外科、小兒內外科、放射科、神經外科、眼科、病理科等,團隊醫師們依據不同型態的血管病變擬定口服或注射藥物使用、血管栓塞、雷射治療,腫瘤切除及重建等不同處置方式,來達到分階段及合宜的治療。因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形態狀似草莓,治療團隊暱稱自己是「草莓俱樂部」的成員,專剋各種形態之血管變異或先天畸形。
 黃柏誠醫師表示,血管病變及其併發症至少影響全球5%人口,其致病機轉不明,治療方式眾多。主要分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前者主要是血管內皮增生,而血管畸形則是血管不正常增生但血管內皮無過度增生,兩者是不一樣的疾病。清楚區分兩者才能有正確的治療方向及較良好的預後。
 有鑒於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並未有專門正式的血管瘤暨血管畸形治療團隊及研究中心,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首度組成跨領域整合性治療團隊,團隊成員來自總院及新竹分院,讓病人可以在地就醫且享有台大醫療體系整合資源,改善病人就診的便利性及給予病人安心治療的環境及技術,未來將持續服務更多有此需求的民眾。
 黃柏誠說,以常見的血管瘤為例,嬰兒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也是最常見的血管性胎記,也有人稱作草莓形血管瘤,發生率約2%,男女比約1:4,小於2500公克之早產兒每減輕500公克增加40%發生率,80%在表皮上是鮮紅色,20%是在皮膚下呈藍色或沒變色。通常是單一型(80%)且出現在頭頸部占60%,軀幹25%,而四肢占15%,大多偶發性,與遺傳關係不明顯。
 大部份在出生後兩週發現腫瘤,前9個月生長快速是增殖期,9-12個月時生長趨緩並且萎縮,3.5歲後約有50%會消失,也可能退化形成一些遺跡包含皮膚毛細管擴張、皮膚鬆馳、疤痕、脂肪纖維化等。嬰兒血管瘤本身雖然是良性,但仍然可以在不同部位造成併發症,如眼睛附近可能會影響視力,鼻部可能影響軟骨發育,耳朵可能也會造成外觀變形,不可不慎。
 血管畸形部分相當複雜,粗略分為微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原發性淋巴水腫、動靜脈畸形等,醫師會根據病史、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擬定治療處理的方式。
 68歲蔡女士,右眼腫脹一年多,造成眼皮下垂、兩眼不等高、眼壓上升,因此到眼科求診,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相關眼科檢查,切片後發現蔡女士右上眼眶有骨性血管瘤,此種疾病相當罕見。經團隊診視後,安排血管攝影檢查及術前手術模擬,並運用3D列印相關技術,以達到術中腫塊切除後能立即精準重建,整合性手術過程順利,蔡女士恢復良好,追蹤後無復發現象,並相當滿意其外觀對稱性。
30多歲陳先生,自小有前額血管畸形,腫塊隨時間增大且伴隨時常間歇性頭痛,小時候曾接受過手術但依然沒有根本解決,輾轉至許多醫院治療,最後經介紹來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就醫。經過影像學檢查,利用血管栓塞減少手術出血,保留正常皮膚下大範圍結紮血管並切除血管畸形,陳先生恢復良好,未來將定期追蹤並施打硬化劑或相關雷射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管瘤暨血管畸形治療團隊成果發表  造福竹竹苗患者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地方生活科技心靈焦點文教新竹市活動娛樂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獵人外出打獵摔斷骨 大溪警消救援


家住復興區的卓姓獵人(57歲)於1日凌晨,與同行友人共2人前往復興區低麓山打獵,由於夜間視線不良,加上山區前幾天下雨造成獵徑濕滑,卓姓獵人凌晨於上山途中不慎滑落山谷,造成左手及左胸肋骨有骨折情形,同行友人見狀後下山求援,大溪分局光華派出所獲報後,立即派遣警員李暐翔,並通知復興消防分隊支援協助,在同行友人帶領下前往搜救,搜救隊伍於11時30分到達低麓山馬寮登山口入山搜救,於當日14時30 分搜救到卓姓獵人,於19時將受傷之卓姓獵人抬下山,後續由復興消防分隊救護車轉送醫院治療。

大溪分局表示,卓姓獵人原本就有打獵習性,與另一名同好兩人相約於1日凌晨上山打獵,過程中因視線不良,加上獵徑濕滑,卓姓獵人不慎滑落山谷,當下已不能行走,意識尚清楚,由於兩人都沒有攜帶行動電話,同行友人當下研判後,立即下山求援。



警方獲報後立即聯絡消防隊加上特搜小組及部落熱心民眾共20餘人前往搜救,幸好發現獵人時意識尚清楚,也能言語,搜救隊伍將受傷獵人用擔架固定後輪流分組抬下山,歷經7個半小時將獵人抬下山轉送醫院治療,獵人及其家屬再三感謝警、消協助以及特搜小組及部落善心居民幫忙。

大溪分局也呼籲山區天候瞬息萬變,入夜後經常氣溫驟降或陰雨綿綿,且近日多午後雷陣雨,前往山區務必結伴而行,攜帶行動電話或通訊設備,天候不良須三思而行,夜間應避免前往山區以免發危險。

獵人外出打獵摔斷骨 大溪警消救援

發佈日期: 2019-08-02
新聞分類: 地方社會桃園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