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百家媒體聚焦
【特派記者游勝鈞/福建漳州報導】12月1日上午,在氣勢恢宏的雲霄將軍山公園歸德樓前,來自全國各地的社長、總編、新聞攝影專家、漳州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代表及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師生共100多人,走進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活動的第二站,舉行聚焦"漫步雲霄"開鏡儀式。

"聽漳江微瀾靜候鳳凰花開,流連紅樹林外一起面朝大海……漫步雲霄因為有你,有你長髮及腰轉身的美麗,一條老街走不完一生的期許,在舊時鐘臺牽著你不願離去……"民謠《漫步雲霄》吉他演唱和百名"旗袍秀"配樂誦讀《春江花月夜》、潮劇表演等精彩節目,拉開了開鏡儀式的序幕,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四方賓朋,吸引攝影師們團團圍在舞臺前,頻頻按下快門,定格每一個雲霄印象。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助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地市報分會會長鄭石明,雲霄縣委書記王金獅,福建省新聞攝影學會會長、福建日報社攝影美術部主任陳信雲,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閩南日報社社長陳惠貞,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林菁,雲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意純共同啟動開鏡儀式標誌性裝置。

鄭石明、王金獅和陳惠貞分別致辭,王金獅宣佈"百家媒體漫步雲霄新聞攝影採訪活動開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地市報分會向雲霄縣授"攝影基地"牌匾。

雲霄是漳州文明的故土。西元669年,唐歸德將軍陳政、陳元光父子奉詔率領87姓將士入閩,在雲霄火田開屯建堡,把先進的中原文明帶入漳州。西元686年,陳元光奏請朝廷詔在雲霄火田鎮西林村建立"漳州府",開創了1300多年的漳州歷史。至今,雲霄境內仍保存有西林漳州府舊址、威惠廟、燕翼宮等大量"開漳史跡"。這裡素有開漳聖地、天地會發源地、鑒湖女俠秋瑾出生地和閩南烏山革命根據地"四地"之稱,同時也是中國枇杷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民間戲曲之鄉、中國書畫之鄉。近年來,全縣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新雲霄為奮鬥目標,凝心聚力,創新創業,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連續四年挺進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為雲霄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注入新動力。

聚焦"花樣漳州",共同"漫步雲霄"。這一站,攝影師們前往和平鄉棪樹枇杷觀光園、下河鄉楊桃觀光園、馬鋪鄉龍鏡花卉扶貧創業園、東廈鎮佳洲島現代農業觀光園,領略山村風光,品味花果清新,感受漳州現代農業發展脈搏。走進莆美鎮南湖公園、開發區廉政文化公園、列嶼鎮山前漁港等處,聚焦生態建設、綠色發展為當地群眾帶來的閒適與愜意,記錄雲霄這一"光電之都、能源新城、生態名縣、文化古郡"的魅力,用影像用文字傳播雲霄的好故事好聲音。

"2019形象中國·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第三季)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活動12月2日將走進"翰墨詔安"。




12月1日,全國百家媒體聚焦
12月1日,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活動第二站,舉行聚焦"漫步雲霄"開鏡儀式。

百家媒體聚焦
漳州市雲霄縣委書記王金獅致詞
漳州市雲霄縣委書記王金獅致詞

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閩南日報社社長陳惠貞致詞
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閩南日報社社長陳惠貞致詞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助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地市報分會會長鄭石明致詞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助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地市報分會會長鄭石明致詞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地市報分會向雲霄縣授"攝影基地"牌匾

百家媒體漫步雲霄新聞攝影採訪活動開鏡
百家媒體漫步雲霄新聞攝影採訪活動開鏡

12月1日,在氣勢恢宏的雲霄將軍山公園歸德樓前,舉行聚焦"漫步雲霄"開鏡儀式

百家媒體聚焦
百家媒體聚焦
百家媒體聚焦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大陸形象中國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閩南水鄉的建設給巫月樺很大的啟發 許之豐把航拍機首飛獻給漳州
【特派記者游勝鈞/福建漳州報導】2019全國地市報社長總編新聞攝影高峰論壇暨2019形象中國·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第三季)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在漳州展開,來自兩岸近130多名中央和地方媒體的社長、總編及攝影家齊聚一堂,交流探討新時代新聞攝影如何創新發展。漳州是中國大陸優秀旅遊城市,便捷的交通網絡、整潔的市容市貌、璀璨華麗的夜景,都讓人印象深刻。今年是漳州第三次舉辦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全國媒體再一次將鏡頭聚焦漳州,用鏡頭反映漳州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全方位展現漳州的風光、風情、風物,展示漳州的總體形象,把漳州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閩南水鄉的建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臺灣人民報社長巫月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閩南水鄉,這裡的古厝群讓我回憶起了我的童年,像極了我們小時候住過的紅厝。仔細一品,原來這個水鄉還可以這樣有閩南文化的"味"。閩南水鄉的建設是通過河道整治和文化旅遊項目建設相結合的一種形式,這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我來自台中,那裡有很多青年文創基地,多是來自于舊廠區的改建。在老城區和河道整治區的改造建設這塊領域,我覺得閩台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交流空間。這次活動很有意義,不僅僅是為兩岸媒體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更是讓我在其他的領域中看到了祖國大陸這邊比較不一樣的做法。閩南水鄉是一塊富有生機的土地,我希望有更多的臺灣青年文創產業能夠到這塊土地上紮根。〈閩南日報 記者 劉健寧〉

我把航拍機首飛獻給漳州

工人日報攝影記者許之豐:我是漳州的常客了,十幾年前就和中國女排一起來過漳州。漳州真是一年一個變化,越來越美,越來越富饒,現在既有"顏值",又兼具工業產業,是名副其實的富美新漳州。上午去的閩南水鄉,騎樓古厝、水穿街巷,花樹搖曳、流水潺潺,不時還有白鷺飛過天際,漫步其中我能深切體會到漳州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能感受到漳州傳統歷史文化的蓬勃生命力。為了這次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第三季)活動,我特意購買一台航拍機,充實我的拍攝設備,希望能更加全方位地展現漳州之美,讓全國人民都能領略到漳州風采、認識漳州瞭解漳州。剛下飛機,我就直奔江濱,登上高處飽覽夜景風光之後,我把航拍機飛了起來。漳州四季如春,因此我特意運用暖色調拍攝,以此展現漳州怡人的氣候、風光,希望能為推介漳州文化旅遊貢獻一份力!〈閩南日報 記者 俞映雲〉


臺灣人民報社長 巫月樺 記者 陳逸帆 攝
臺灣人民報社長 巫月樺 記者 陳逸帆 攝

工人日報攝影記者許之豐 記者 沈昊鵬 攝
工人日報攝影記者許之豐 記者 沈昊鵬 攝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大陸形象中國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漳州是一幅生態文明的旖旎畫卷 從漳州看到中國鐘錶產業未來
【特派記者游勝鈞/福建漳州報導】2019全國地市報社長總編新聞攝影高峰論壇暨2019形象中國·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第三季)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在漳州展開,來自兩岸近130多名中央和地方媒體的社長、總編及攝影家齊聚一堂,交流探討新時代新聞攝影如何創新發展。漳州是中國大陸優秀旅遊城市,便捷的交通網絡、整潔的市容市貌、璀璨華麗的夜景,都讓人印象深刻。今年是漳州第三次舉辦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全國媒體再一次將鏡頭聚焦漳州,用鏡頭反映漳州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全方位展現漳州的風光、風情、風物,展示漳州的總體形象,把漳州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一幅生態文明的旖旎畫卷

光明網光明圖片事業部副總監季春紅:身處龍文,從空中俯瞰閩南水鄉和湘橋村,只見煙柳繞堤、小舟穿梭、花團錦簇、湖光瀲灩,九十九灣宛如一根針線,串湖成線、串珠成鏈,古民居橫縱交錯,沿著九十九灣兩岸漸次鋪開,此情此景恰似一幅生態文明的旖旎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顏值"亮眼,"氣質"入心。龍文區在城市發展和建設當中,既保護老祖宗的"筋骨肉",又傳承了當地文化的"精氣神",形成城市文脈,塑造出具有靈魂的生態人文景觀。夕陽下,通過無人機的視角,我看到漁民在水清岸綠的九龍江上撒網捕魚,此情此景既讓我感受到當地深厚的人文積澱,又體會到當地群眾在此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人文如此之美、生態如此之美,作為媒體人,我希望將它完整地記錄下來、傳播開來,我也將採用新設備、結合新技術、運用新方式,把這幅生態人文畫卷更加全面、立體地展示給更多海內外受眾。〈閩南日報 記者 張志鵬〉

從漳州看到中國鐘錶產業未來

廈門網原總編輯林興華: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百家媒體採訪活動,也是第一次來到海絲鐘錶博物館。來之前,我對漳州的產業情況還停留在以農業為主、沒有多少輕工業的固有印象。來到恒麗鐘錶,參觀了博物館,聽了邵躍明會長介紹漳州石英鐘產業的發展情況,我感到十分驚訝,想不到漳州居然還有全國領先的輕工業。產業繁榮的背後,離不開漳州市委、市政府政策扶持打下的堅實基礎,也凝聚著從業者奉獻的汗水。我還瞭解到,在佔領產業制高點方面,恒麗鐘錶致力於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逐步從數量取勝邁向品質取勝。這種發展趨勢,不僅僅是恒麗鐘錶發展的必要,也是中國鐘錶產業未來發展的必要。建造出第一台水運儀象台的蘇頌,就是廈門同安人,近幾年同安也在籌備蘇頌博物館的建設。我覺得在建設蘇頌博物館的過程中,應該多和漳州鐘錶行業開展交流合作。〈閩南日報 記者 劉健寧〉


光明網光明圖片事業部副總監 季春紅 記者 陳逸帆 攝
光明網光明圖片事業部副總監 季春紅 記者 陳逸帆 攝

廈門網原總編輯林興華 記者 陳逸帆 攝
廈門網原總編輯林興華 記者 陳逸帆 攝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大陸形象中國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特派記者游勝鈞/福建漳州報導】2019全國地市報社長總編新聞攝影高峰論壇暨2019形象中國·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第三季)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在漳州展開,來自兩岸近130多名中央和地方媒體的社長、總編及攝影家齊聚一堂,交流探討新時代新聞攝影如何創新發展。漳州是中國大陸優秀旅遊城市,便捷的交通網絡、整潔的市容市貌、璀璨華麗的夜景,都讓人印象深刻。今年是漳州第三次舉辦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全國媒體再一次將鏡頭聚焦漳州,用鏡頭反映漳州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全方位展現漳州的風光、風情、風物,展示漳州的總體形象,把漳州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水"串起龍文古厝之美

湖北省孝感日報社視覺新聞部副主任李文勇:2009年我第一次來漳州,當時漳州景區仍未大規模開發。再次來到美麗的漳州,我感覺不管是工業、農業的發展,還是城市建設,漳州都有很大的變化。短短一天的時間,卻讓我對龍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前,我走過許多大大小小閩南風格的景區。紅磚瓦、灰白牆,高高翹起的燕尾屋脊,便是獨具特色的閩南風。除此之外,閩南水鄉更突出"水鄉"這一大特色,彎彎曲曲的水道繞村而過,水岸之上,是高低錯落的古厝群,"水"讓閩南水鄉更富有靈性。湘橋也是具有閩南風味、自然生態的濱水景觀村落,古厝倒映於水面之上,美麗的水鄉風光令人難忘。我認為龍文區可以發揮水與古厝相結合的獨特資源優勢,讓"水"串起景區的旅遊資源,把"水景"與古厝巧妙融合,繪就更美的畫;同時進一步加強景區規劃,優化基礎設施,增加景點指示牌,讓遊客遊玩更輕鬆自如。〈閩南日報報 記者 張江璐〉

"活力龍文"可打好"特色牌"

中國旅遊報記者邢光明: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新聞攝影活動,漳州既有閩南風光,又有綠水青山,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通過這一次採訪,我對漳州的瞭解越來越深入,有更多不一樣的體驗。今天我們走進龍文區,在閩南水鄉感受了傳統的閩南文化,看到了紅磚燕尾脊的特色建築,獨具特色的閩南建築在四周高樓的映襯下顯得別具一格;永潤文化旅遊創意園裡的沙畫表演、沙畫手工藝品,抑或是海絲鐘錶博物館都具有地方特色。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在文化創意園動手繪製沙畫,更能走進鄉間小路,看到最接地氣的群眾生活場景。從這點上說,龍文的旅遊業富有層次感,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紮根基層,創出特色,而這也正是龍文區文化旅遊的魅力所在。文化旅遊特色大多體現為鄉土之美、文化之特。一天時間,我看到了龍文區不一樣的美。希望龍文區能深挖當地文化,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將文化產業、旅遊業做大做強。〈閩南日報報 記者 張江璐〉

湖北省孝感日報社視覺新聞部副主任李文勇 記者 張旭 攝
湖北省孝感日報社視覺新聞部副主任李文勇 記者 張旭 攝

中國旅游報記者 邢光明 記者 陳逸帆 攝
中國旅游報記者 邢光明 記者 陳逸帆 攝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大陸形象中國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竹縣「幸福飛揚-2019年冬暖慈幼園遊會」 暖心個人及企業讓愛飛揚 
 【記者黃誌寬/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與家扶中心,聯合30個企業、團體共同主辦的「幸福飛揚-2019年冬暖慈幼園遊會」於12月1日在新竹縣政府廣場熱鬧登場。匯集來自個人、企業、及團體的溫馨響應,會場設置106個攤位,招待677戶的扶助家庭,讓家庭與孩子們感受到社會溫情。現場人潮超過4千人。
 新竹縣長楊文科肯定家扶中心、扶幼委員們長期協助縣府對弱勢家庭、兒少的關懷及在地專業服務的深耕,也感謝參與園遊會的各界愛心團體們,從事社會公益善行,照顧弱勢孩童,培植國家未來的希望,並勉勵受助者成為自立自強的典範。
 本次園遊會中也表揚長期投入家扶各項服務的8位優良義工,不管是支援課業輔導、營隊、活動等,成為家扶堅強的後盾,另也表揚不因為困苦生活限制,勇敢面對逆境,堅強努力向上的5戶自強家庭,分別是為竹北市鍾月蘭女士、竹東鎮張紅偉女士、湖口鄉萬淑珍女士、新埔鎮崔清遠女士、新竹市施福富先生。
 新竹家扶中心沈俊賢主任代表家扶感謝來自各界集結愛心並挹注資源,持續用行動支持家扶中心照顧弱勢家庭兒少的理念,圓家扶許多家庭一整年期待,讓活動可以順利舉辦,因為大家的付出及參與,讓弱勢家庭獲得關懷,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舞台上除表揚活動外,也安排有小孩為之瘋狂豐的巧虎與星際大戰cosplayer、湯姆熊、魔術汽球菲力家族、舞蹈、陶笛及烏克麗麗表演,台上熱力四射,吸引台下觀眾目光,掌聲歡呼聲不斷;攤位區人潮川流不息,其中不乏有許多家扶受助過家庭前來設攤,秉著善的循環來回饋社會,住在香山的小燕親炸的臭豆腐,還有新豐秀蘭媽媽的客家菜包,都是超過十年以上的懷念味道,小燕說年紀大了,每年都說今年是最後 一年了,但看到會場滿滿排隊的人潮,就會激勵自己明年還要準備更多,或許這就是助人的快樂,而今年成功國中學生在師長鼓勵下前來設攤,他們一個月前就開始在校內宣導與募集物資,希望師生來響應,從國中生自發的社會參與中,我們看得到了生命力及希望;滿滿的愛堆砌的香味與歡笑,讓弱勢家庭幸福飛揚。
 園遊會主舞台上,感謝29個共同主辦單位、5個協辦、36個贊助單位等,促成此次活動,也特別感謝連續設攤10年的單位-州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竹大企業社、真華禮品(蔡師伯菓子工坊) 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市光明仁愛協會,及長年支持家扶服務的新竹縣幼兒教保學會及熱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十年來,州巧科技李樹裔董事長都會親自帶領員工及員工孩子們走出攤位,體驗現場叫賣,創造「大家一起做、願意分享、積極熱忱」的企業信念,此外每年還贊助經費,主辦園遊會,出錢出力,善盡社會責任。
 竹大企業社發起人為家扶中心自立的家庭,感念家扶中心在其生活困頓時長期的支持,之後便無間斷地以園遊會設攤的方式,回饋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而真華禮品、泉能科技、新竹市光明仁愛協會都是經由實際的行動,號召身邊的親朋好友,支持弱勢,持續為社會傳遞善的信念。
竹縣「幸福飛揚-2019年冬暖慈幼園遊會」 暖心個人及企業讓愛飛揚 
竹縣「幸福飛揚-2019年冬暖慈幼園遊會」 暖心個人及企業讓愛飛揚 
竹縣「幸福飛揚-2019年冬暖慈幼園遊會」 暖心個人及企業讓愛飛揚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健康地方生活心靈焦點新竹縣文教活動娛樂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歐龍光:致力建設宜居宜業 創新創業新龍文
【特派記者游勝鈞/福建漳州報導】"龍文,良馬也,見鞭影則疾馳,不俟鞭策而後騰驤也。"俯瞰龍江大地,九龍江北溪、西溪環抱、九十九灣蜿蜒穿行、綠色蒼翠的龍文區,格外溫婉靈動又生機盎然。22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龍文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目標要求,不斷推動經濟增長"高素質"、生態環境"高顏值"和民生保障的"高標準"。2018年,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796美元,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八,龍文已從昔日的農業鄉鎮蛻變為宜居宜業、創新創業現代化新興城區。歐龍光說:作為市區中心城區,龍文區正揚帆起航,開啟新一輪的趕超發展征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在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中當中堅、爭先鋒。

高素質:讓城市經濟"脫胎換骨"

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持續釋放市場活力,實現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雙提升"。抓大工業,挺起城市經濟"脊樑骨"。"產業是強區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龍文通過招大引強,依託省級開發區藍田經濟開發區,引進了矢崎汽配、百威雪津等5家世界500強企業和投資超百億的聯東U穀產業綜合體,以大閩食品等為龍頭的百億食品產業基地、以恒麗電子等為龍頭的先進鐘錶製造基地加快發展,全區已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5家,產值上億元工業企業達60家,工業經濟呈集群化、規模化發展,2019年1-10月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80億元,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今後三年,我們將大力實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三年行動計畫》,推進矢崎增資建設汽車高速充電線束生產線,奧佳華產業園一期、頂津瓶裝水生產線投產,加快打造鐘錶產業園、高新智慧製造產業園、日商產業園,提升工業競爭力,推動產業向開發區集聚。

突圍三產,蓄積城市發展"動力源"。作為全市唯一一個省級服務業試點區,龍文已建成萬達、融信、明發等大型城市綜合體和嘉華、皇冠假日、溫德姆、裕元等星級酒店。"四通一達"及順豐速運等知名快遞企業在龍文設立區域總部,快遞收派件量占全市三分之一;海峽農產品物流城成為閩西南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汽車銷售額占全市三分之二;引進阿裡巴巴漳州產業帶等知名電商企業,電商交易額2019年有望突破60億元。同時,樓宇經濟加速發展,區域金融中心、建築業總部逐漸形成,新興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我們將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讓城區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為龍文聚集更多的人氣、商氣、財氣。重點提升商貿。加快建設保利商業廣場和錦繡碧湖商業廣場建設力度,推動碧湖城市廣場和寶龍城市廣場建成投用,打造更多商圈。做強樓宇。加大九龍東方財富中心、欣隆盛世和碧湖城市廣場等樓宇招商引資,持續引進金融、商貿、建築業企。加快閩南水鄉招商引進文創、動漫和證券類企業,培育新一輪總部經濟核心區。發展文旅。按照江海商貿、美食休閒、民俗娛樂、國學教育、康養度假的功能定位,加快總投資70億元的"閩南老家"文旅項目落地建設,打造國際閩南文化旅遊目的地。

貼心護航,打造城市宜業"暖環境"。龍文區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出臺了《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若干措施》《促進工業創新轉型升級七條措施》《加快總部樓宇經濟發展的六條措施》《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十條措施》等一系列"含金量"頗高的政策。並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市推行"秒批"服務新模式,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半天,網上政務服務實現五級聯辦,營商環境評估位居全市首位。未來,我們將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秒批"服務事項和範圍,壓縮審批時限,實現"材料最簡、流程最優、審批最快",持續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高顏值:讓城建與生態"齊飛"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高標準規劃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示範區,實現城市綠色發展生態發展。拓展新空間,拉大城市大"骨架"。近五年來,龍文區完成征地近15000畝,征遷拆違近1000萬平方米,推動步文鎮、藍田鎮、朝陽鎮撤鎮設立步文、碧湖、朝陽、藍田、景山等5個街道辦事處,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3平方公里,為城市建設騰出發展空間。同時,新建成一批高品質住宅社區,實施了"購房即可讀書"新政,五年累計完成商品房銷售671萬平方米,城市形象品位大幅提升,百米高樓鱗次櫛比。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碧湖、建元、通源等重點片區、板塊開發,啟動總征地面積約3045畝、拆遷面積約237萬平方米的建元片區征遷工作,推動成為全區新興增長區域。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管",打造便捷通暢的城市道路系統是龍文區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今年來,新建成國省幹線聯六線、聯十一線等一批城市道路,全區形成"十橫十一縱"路網框架,通車里程從1997年的13.8公里增加到如今的130公里以上。明年,我們要大力推進東環城路、龍昌路等53條道路建設,加快馬洲大橋建設進度,力爭新增里程18公里以上,持續延伸城市路網框架。

延展"生態+",提升城市高"顏值"。我們積極打造田園都市生態景觀,建成碧湖生態園、西溪親水公園、城市森林公園、北溪郊野公園、人民廣場四季花海、朝陽四季花海、英橋花海等城市"後花園",建成區綠地率達41.9%,並積極推進承澤樓和內林古街保護修繕,加強古村、古樹、古井、古橋保護,"留得住鄉愁"不再是夢想。"面子"光鮮,也需要"裡子"強健。我們持續開展農村"一革命四行動"及村莊截汙專案,城鄉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改善。加大文明城區創建,中心城區全面實行市場化、機械化保潔。同時,在全市率先開展"門前三包"示範區創建和垃圾分類試點,建立以"街長制"促進"街長治"工作新機制,並率先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民間街長",以扎實的作風、"繡花"的功夫,讓城區更加文明美麗。下一步,我們要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區為抓手,推動創建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推進九十九灣串串湖建設,圍繞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6項重點任務,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長管長治、常抓常新。

提升"三質",彰顯城市好"氣質"。深入開展"三鐵治汙、提升三質",實現全區生豬禁養、礦砂禁采、膠合板禁產,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順利通過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九十九灣45公里內河港道完成清淤整治,沿線20公里綠道全線貫通,建成閩南水鄉示範段,河清、水碧、岸綠、景美的美好願景初步實現。打好藍天保衛戰,推行綠色拆除,落實"六有"降塵措施,全面關停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加大渣土車、柴油貨車、餐飲油煙治理,"氣質"明顯提升。未來,我們將緊盯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深化污染源頭排查整治,加快汙防設施建設進度,不斷提升空氣品質,消除黑臭水體,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努力讓龍文天更藍、水更綠、地更美。

高標準:讓民生改善"實打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聚焦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打造教育強區。近五年,我們不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優化調整教育佈局,建成投用漳州一中龍文分校、龍師附小龍文校區等14所學校,新增學位近2萬個,特別是保留佈局調整後13所小學閒置校舍,首期改建6所為公辦或普惠性幼稚園,目前,全區已擁有幼稚園109所,小學13所,中學4所,並"雙優"通過省級教育"兩項督導"評估,教育教學品質持續改善,未來兩年,我們將著力推動市實小龍文校區、鴻浦豪園配套幼稚園等15個學校專案建設,總投資11.6億元,建成後將新增學位10320個,更好滿足適齡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

打造健康龍文。滿足人民健康新需求。市醫院龍文分院、市第三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衛生監督疾控中心建成投用,實現公辦村衛生所醫保"村村通"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全區千人均床位數、醫師和護士數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加快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覆蓋轄區內所有社區(村)。下一步,我們將力促郭坑中心衛生院遷建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完善醫療衛生資源佈局。改善養老服務。建設兩個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6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提升智慧型居家養老水準。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
歐龍光:致力建設宜居宜業 創新創業新龍文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大陸形象中國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記者張金源/台東報導】一生只有一次的馬拉松賽事在台東的最南端安朔開跑,現場除了聚集參與賽事的7,300位選手外,連同親友加油團與觀賽民眾,上萬人湧聚現場,讓原本寧靜的南迴線變得好不熱鬧,本次為慶祝南迴安朔草埔段公路開通,除了由台東縣體育會主辦的南迴馬拉松,交通部觀光局特別補助台東縣觀光協會辦理南迴觀光推廣加值計畫,藉由本次賽事,透過影片與網紅行銷的方式讓大家能從更多的角度欣賞南迴線國際性的美好公路景色,體驗公路旅行說走就走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提供參與賽事獲獎的選手們豐厚的住宿禮券與獎勵,期望有更多人能將台東的好散播出去。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臺東縣政府,資料來源:縣政新聞

發佈日期: 2019-12-01
新聞分類: 地方台東縣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