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外埔公托敲定座落於老人文康中心
【記者陳榮昌外埔報導】素有「外埔小白宮」之稱的圖書館擴建工程,預定明年四月啟用,社會局原屬意0至2歲公托與圖書館合併一處,因事涉變更設計及啟用時程,市議員吳敏濟九日召開說明會,確定公托座落於剛完成結構補強的老人文康中心。

外埔圖書館擴建空間從原來的一百六十八坪狹小空間,一舉擴大到六百九十八坪,外觀美輪美奐,去年十一月主體完工,何時啟用備受地方關注,市圖館長張曉玲表示,感謝吳議員爭取經費並協調用地取得,內部裝修工程已於近日召標,工程費1617萬元,與主體工程合計6801萬元,預計明年4月開館啟用。

社會局公托倍增計畫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局長彭懷真指出,外埔0到2歲的嬰幼兒人數超過500人,台中市家庭生活一年需115萬元,需要父母都有工作才能達到,勞動力的釋出同時可以帶動外埔經濟的發展,這就凸顯公托的重要性,公托一個月7000元,市府支付3000元,家長實際上只要負擔4000元即可,遠低於私托的費用。

彭懷真表示,之所以選擇與圖書館合併一處,主要考量二者可以同時裝修,亦能符合公托高標準的建築結構安全,且圖書館提供多元化服務已是潮流所趨,太平區坪林圖書館就是很好的例子。至於嬰幼兒哭聲可能影響圖書館安寧的顧慮,彭懷真指出,公托要求極為嚴格,隔音一定會做得很好,擁有獨立進出口,不致影響圖書館的安寧。

合併公托涉及圖書館空間的調整,且外埔圖書館裝修工程近日已經召標,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指出,市府是一體的,如果決定二者合併一處,還是來得及調整,只是涉及變更設計,開館時程將會延後。

吳敏濟指出,外埔圖書館預定明年4月啟用,且0至2歲公托也已編列在明年總預算中,二者都拖不得,說明會結束後一行人轉往外埔老人文康中心勘察,該地點空間足夠且剛完成耐震結構補強,與區公所溝通之後,確定公托將設於此地。
外埔圖書館擴建工程積極進行,吳敏濟爭取經費並協調用地取得,內部裝修工程已於近日召標,預定明年四月可啟用。(記者陳榮昌攝)
外埔圖書館擴建工程積極進行,吳敏濟爭取經費並協調用地取得,內部裝修工程已於近日召標,預定明年四月可啟用。(記者陳榮昌攝)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分類: 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大甲高工藝文展示中心開展「七十生活藝術-林惠津個展」  林惠津讓學弟妹分享她的「五藝人生」
【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畢業於大甲高工「前身大甲農校」農村家政科五年制的林惠津女士,是位多才多藝的生活藝術家,九日把她的技藝作品,帶回母校,讓學弟妹分享她的「五藝人生」,傳承進化型之「藺草編織」傳統技藝。校長簡慶郎表示,林校友現年七十一歲,是位活力十足的藝術家,具有編織、書法、國畫、太極拳等傳統技藝,熱衷於把所學的菁華傳承給社會各階層,尤其對於已面臨夕陽的「藺草編織」傳統手工藝去蕪荐菁,作品細膩具豐富美感,發揮了人文素養與藝術氣息,傳承各界不遺餘力。

大甲高工於九日起在藝文展示中心,開展「七十生活藝術-林惠津個展」,頗獲應邀觀賞的市政府財政局長羅仙法肯定,對她挽救瀕臨失傳的藺草編手工藝品的努力,給予極大的讚賞,表示他自已非常喜歡賞析藝文,他感性引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八字來讚賞多才多藝的林女士及其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引吸現場眾多愛好藝術人士、社區居民、不分老少、師生們踴躍參與。

他表示,很佩服林女士自幼受到母親的影響,從四、五歲開始就學習編織藺草,對藺草有很深厚情感,經常到鄰近社區教學,不辭辛勞到台中、台南、屏東各地示範推廣,林女士無私付出及貢獻傳承,精神令人感動及佩服。大甲高工能有這美麗空間的藝文展示室,非常能帶動大台中海線的藝文活動。

林惠津表示,她自幼學習編織,一晚就能編好一個藺草座墊,也因她樂於公益以及各項傳統技藝的推廣,發願把所學付出做傳承,深根台中眾多社區社團,二十多年來,她樂此不疲,在自家開班授課,免費教導喜愛編織的民眾,時間已然超過十多年。

校長簡慶郎表示,學校第127次藝文展,很榮幸能邀請傑出校友回母校分享,希望甲工師生學習林惠津學姊這樣豐富自己也豐富他人生活,以無私精神貢獻,這次展覽自即日起到十月十二日,希望各界前來欣賞大甲五藝才女林惠津老師的作品。

藝術家林惠津作品精細獲財政局長羅仙法肯定。(記者陳榮昌攝)
藝術家林惠津作品精細獲財政局長羅仙法肯定。(記者陳榮昌攝)

多才多藝藝術家林惠津,把擁有的技藝帶回母校大甲高工做一場轟轟烈烈的藝文展,與學弟妹分享。(記者陳榮昌攝)
多才多藝藝術家林惠津,把擁有的技藝帶回母校大甲高工做一場轟轟烈烈的藝文展,與學弟妹分享。(記者陳榮昌攝)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分類: 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中華體總100年史記  75年前中國政府申請主辦奧運會  卻被戰火所阻
1941年(民國30年)9月9日,政府公布「國民體育法」後,教育部為利用『重九』習俗推進體育,呈請行政院核准,以每年9月9日為「體育節」。1942年9月9日為中華民國第一屆體育節。

1940年10月10日,教育部在重慶召開了全國國民體育會議第二次大會,蔣中正在會上強調:「今後抗戰建國的教育,就是要注重體育,重秩序,守紀律。」會議提出並通過了修正1929年頒布的《國民體育法》的議案,經過努力,1941年9月9日,國民政府公布了修訂後的《國民體育法》,其中規定:凡中華民國國民均有受體育訓練的義務,由此以改造國民的體魄,增進民族健康,還規定教育部為主管全國國民體育的行政機關。1942年初,教育部呈文行政院稱:「為利用重九習俗(指民間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推行國家大法(即《國民體育法》),並為實施國民體育,紀念國父首次起義(即孫中山擬於1895年10月26日重陽節發動的廣州起義)起見,特規定九月九日為體育節,並擬定《體育節舉行要點》。」此議得到了行政院的批准,頒布全國執行。

1910年10月18日由唐紹儀、伍廷芳、王正廷、張伯苓等發起成立「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當時因應在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成立的體育機構,參加首屆全運會的有華南、華南、華北、武漢、吳寧、上海五單位參加,這也是「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原始名稱,其籌備會的組織被視為是中國一個全國性的體育團體,也是當時中國全國性體育組織的的雛形。

1913年,在張伯苓、王正廷等人和菲律賓青年會總幹事布朗等人的倡導下,第一屆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後改稱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第4屆遠東運動會:1919年,第4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舉行,中國體育界人士提出成立全國性體育組織。
遠東體協:1920年,遠東體協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與國際奧委會發生關係的區域性國際體育組織。1921年中國各地區體育聯合會代表在上海集會,選出臨時領導機構。

「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於1922年4月3日在北京成立,機構的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同年6月7日至6月10日,「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20屆年會獲得承認即代表「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王正廷被推舉為中國第一位奧委會委員。至此,「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體育組織性機構,「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均由中國外交部長王正廷兼任。

中華全國體協會的成立,源自在武昌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這一屆全國運動會是1924年5月22日到24日,實際負責籌備的是漢口青年會體育部主任郝更生、武昌青年會總幹事宋如海,武昌中華大學校長陳時,及武昌某小學校長黃芷端等四人。由於該運動會匯集全國體育界領導人士,大家皆認為需成立全國性的體育團體,以統籌推進全民體育,舉辦全國性的運動會,進而參加國際競技活動。最後,決定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與中華體育協會合併,暫定名為「中華體育聯合會」,推選張伯苓、盧煒昌等8人為籌備委員。7月4日,借中華教育改進社在南京舉行第三次年會的機會,中華業餘聯合會與中華體育協會籌備處共同在東南大學化學教室舉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大會,推舉張伯苓、王正廷為正、副名譽會長,沈嗣良為名譽主任幹事,董事會由15人組成,全部是中國人,王正廷被推為名譽主席董事。5日,臨時董事會開會決定兩個組織正式合組成「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沿用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的英文名稱「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8月24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並取代原有之「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一切職能,對外代表「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機構的英語名稱則繼續沿用「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兩會主席均由王正廷擔任。

中國人首次參加奧運比賽:1924年中華民國派出3名網球選手參加了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網球表演賽,預賽即遭淘汰。儘管中華民國參賽者是在澳大利亞參加「戴維斯杯網球賽」後自行去參加本屆奧運會,但這卻是中國人首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

此次參加奧運會之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先後陸續加入了田徑、游泳、體操、網球、舉重、拳擊、足球、籃球等8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

中華民國政府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1932年,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宣稱不派運動員參賽。此時滿洲國擬派兩名東北運動員以「滿洲國」名義參賽,並大造宣傳聲勢。全國輿論大嘩,強烈要求政府派運動員參賽。全國體協立即予以響應,積極進行參賽準備工作,但參賽經費無著,王正廷、張伯苓以全國體協名義出面籌款,最後張學良決定個人出資8000
元贊助旅費。這次中華民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其中後3人是在洛杉磯臨時找到使領館的華人。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劉長春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

四年後的1936年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華民國參加籃球、足球、游泳、田徑、舉重、拳擊、自行車等7個項目的比賽。全國體協會發起組織了一個「中國體育考察團」隨奧運代表團前往觀摩,同行的還有一個「國術表演團」。代表團及國術表演團共有七十八人,由王正廷任總領隊。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全國體協會遷回南京。王正延和袁敦禮、董守義等人提出申請,在中華民國舉行第15屆奧運會(1952年)。

1947年,國際奧委會第41屆全會於斯德哥爾摩召開,董守義當選為國際奧委會中華民國委員。同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建立了十多個分會,並在南京建國路七號覓得會所辦公。

1948年,第十四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英國倫敦舉行。中國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5個項目的比賽,仍由王正廷任總領隊。

1949年以後因「國共內戰」中國進入分裂狀態。1945年抗戰勝利後,全國體協會遷回南京。王正延和袁敦禮、董守義等人提出申請,在中華民國舉行第15屆奧運會(1952年)。

1949年以後因「國共內戰」中國進入分裂狀態。

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戰敗,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隨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關於代表中國的國際奧委會的席位問題,兩岸問題、「兩個中國問題」在體育方面成為敏感話題。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藝和體育事業分工由團中央負責。1949年10月26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團中央書記馮文彬當選為主任,榮高棠是副主任兼秘書長。

此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大陸地區原有的架構改組為民間運動團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All-China Sports Federation,簡稱"ACSF",即「全國體總」),並成立政府運動機構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此後,各地陸續建立了體總的地方分會。全國體總對外代表國家奧委會。

而台灣方面,遷台後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於1951年初致函國際奧委會表示「中國奧委會26位委員中,已有19位隨政府遷移到台灣」,要求將代表中國奧委會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址自南京遷至台北,國際奧委會當時同意了台灣的意見,會籍名稱為「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1974年7月17日,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進行全面改組,更名為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由黎玉璽將軍出任理事長,楊森為名譽理事長。體育協會原有個人會員與團體會員,則一律改為團體會員,原來總幹事的名稱改為秘書長,聘周中勛擔任。其次,將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獨立成單一組織,由徐亨出任主席。

1979年,中華民國的對外體育交流,特別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均由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代表。中華體協會則以推展全民運動、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加強與國際奧會及國內外各運動團體聯繫為宗旨,發展全民運動事項及參加或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區域性運動會事項。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於1979年10月在名古屋會議決議,將中國的國際奧委會席位歸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體總100年史記  75年前中國政府申請主辦奧運會  卻被戰火所阻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實現百歲爺爺願望  市長盧秀燕親祝壽贈敬老禮金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居住於台中東區的劉君俠今年百歲生日,願望是「希望市長盧秀燕能陪他過生日」,盧秀燕得知後,9日特別前往為劉爺爺慶生,一同切下18吋大的百歲生日蛋糕,並致贈重陽敬老禮金、禮品,獻上「松柏長青、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賀詞祝壽。劉爺爺開心地牽著盧秀燕的手,高歌一曲表達歡迎,展現肺活量。盧秀燕特地向爺爺取經長壽秘訣,希望市民都像劉爺爺一樣健康快樂。

劉爺爺百歲生日派對在東區新庄里辦公處舉辦,盧秀燕特別前往祝壽,爺爺看見盧秀燕抵達,展現好腿力向前迎接,盧秀燕也扶起爺爺的手,雙方挽著手走進屋內聊天,像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

祝壽活動包括立委黃國書、市議員邱素貞、羅廷瑋,社會局副局長陳坤皇、東區區長何宜真、東區新庄里長洪宗毅和多位在地鄉親均到場獻上祝福。

盧秀燕表示,劉爺爺出生於民國9年9月9日,今年適逢百歲生日,她特別代表全市府、全市民為他祝壽,一圓長輩夢,並關心劉爺爺身體與嗜好飲食,劉爺爺打趣回說「夾娃娃機」是他的興趣,藉此可訓練手指頭靈活度,現場更秀出自己夾到的行動電源、直升機模型戰利品,並贈送給市長,感謝市長為他慶生。

劉爺爺也分享他的長壽秘訣,早上必吃營養早點,愛吃水果,常喝豆漿加南瓜汁,然後常常到第三市場走走買菜,維持好體力。百歲人瑞祝壽活動包括立委黃國書、市議員邱素貞、羅廷瑋,社會局副局長陳坤皇、東區區長何宜真、東區新庄里長洪宗毅和多位在地鄉親均到場獻上祝福。

社會局指出,台中今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將近39萬人,剛屆齡100歲人瑞有126人、逾百歲人瑞有195人。其中,劉君俠會定期參加社區據點活動,有助於預防失能、失智及延緩老化,未來社會局也會持續擴大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長青學苑等服務量能,鼓勵更多長輩走出家門,多多參與活動,促進健康老化。

盧秀燕親祝壽贈敬老禮金。(記者林獻元攝)
盧秀燕親祝壽贈敬老禮金。(記者林獻元攝)

市長盧秀燕為百歲生日的劉君俠祝壽,一同切下18吋大的百歲生日蛋糕。(記者林獻元攝)
市長盧秀燕為百歲生日的劉君俠祝壽,一同切下18吋大的百歲生日蛋糕。(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分類: 生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中市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啟用   盧秀燕:讓年輕人安心托育就業  邱素貞:營造更完善就學居住環境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109學年度第4家非營利幼兒園落成啟用!市府斥資5,412萬元打造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共開5班(包含1幼幼班),招收136名幼生,已於今年8月入園就讀;市長盧秀燕9日出席啟用典禮,現場小朋友開心邀請盧秀燕一起玩遊戲,盧秀燕更為生日的小朋友唱生日快樂歌,現場熱鬧溫馨。市議員邱素貞相當開心表示,多年爭取「文小66」開辦學校終於成真,未來將可減輕父母生養孩子就學、送托的負擔。

市長盧秀燕表示,「完不了的工要完工,開不了的工要開工」,市府持續在南區建設,例如興建永興公園、長春運動中心、樹德國小或公幼等,她上任後盤點中市29區托育資源,發現只有5座公托、104至107學年度僅增90班,平均一區才增3班,所以訂定「公幼公托倍增」為重要施政目標。

「要讓台中爸媽安心托育、就業」,她強調,樹德非營利幼兒園去年5月開工,歷時一年多完工,就是要讓孩子享有平價、優質的教育環境,台中107學年度以前只有7座非營利幼兒園,108學年度增加4座,109學年度再加9座。

統計108至109學年度公共化幼兒園增班數已達131班,規劃到111年將增設公托至50座、公共化幼兒園增加計180班,感謝各界、議員大力支持,也感謝前縣市首長的施政規劃與貢獻,大家一起加速完成各項建設,讓市民朋友享受更好福利。

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市府將委託財團法人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團隊經營管理樹德非營利幼兒園。該基金會104年成立,於台北、新北、台中、桃園、南投縣承辦22所非營利幼兒園、3所公共托育家園,合計25家,經驗相當豐富。

楊振昇指出,學生就讀非營利幼兒園,家長每月負擔3,500元,第3胎以上每月僅需2,500元,且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家庭子女免費,其餘由政府支付,可實質減輕家長經濟負擔。教育局秉持公幼普及化願景,積極盤點中市轄屬學校餘裕空間、公有公共設施閒置空間等,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量,達成111學年度擴增180班的目標。

市議員邱素貞指出,由於在地托育需求量增加,2018年林佳龍市長任內爭取規劃在「文小66」預定地新設國小及非營利幼兒園,同步提報中央前瞻計畫補助「友善育兒空間-新建幼兒園舍」計畫,以經費4580萬元設置非營利幼兒園並決標。林佳龍也在任內動用市長第二預備金,加速「文小66」新設國小建設案整體規劃,文小66非營利幼兒園園舍新建工程,於2019年3月29日舉行動土典禮,她親自到場見證。

如今在盧秀燕市長任內完工啟用,能夠滿足家長托育需求是市民之福,邱素貞說,「文小66」開發案的推動,經努力促成多年,未來期盼盧秀燕市長更能落實校地整合規劃開發,營造南區更完善的就學、居住環境,讓父母可以安心生育與就養。

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文宗指出,基金會以熱愛生命、創造幸福為目標,致力於推廣生命教育、閱讀教育與飲食教育,提供家長更優質、平價的托育選擇。執行長葛惠也說,希望打造「有趣、有夢、有愛」的學習園地,讓孩子從小學習生命意義,長大成為懂愛、會愛及分享愛的大人。

台中市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落成啟用。(記者林獻元攝)
台中市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落成啟用。(記者林獻元攝)

台中市長盧秀燕,市議員李中、邱素貞、羅廷瑋等人為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落成啟用剪綵。(記者林獻元攝)
台中市長盧秀燕,市議員李中、邱素貞、羅廷瑋等人為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落成啟用剪綵。(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分類: 政治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潭子昌平路電桿擋路中影響行車安全  市議員周永鴻爭取電線桿遷移地下化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潭子區昌平路三段至環中路路段,因為道路部分段落收束,電線桿直接擋在機車道上,讓機車得和汽車爭道,造成車禍不斷發生。市議員周永鴻9日偕同市議員陳世凱、蔡耀頡、立法委員莊競程顧問施朝賢、立法院顧問洪慈庸秘書張淯筑、東寶里里長林銘泉,邀集台電公司、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前往現場會勘,要求儘速移除電線桿並地下化,以改善當地用路人行車安全,朝向「人本交通」的方向邁進。

東寶里長林銘泉指出,昌平路是台中市交通要道之一,更是銜接潭子、大雅、神岡三區與北屯的幹道,而昌平路三段至環中路段近東寶郵局前後有多根電線桿,座落在潭子與北屯交界。因為路寬不同造成電線桿在路中直接擋到車道,造成機車、汽車搶道的情形,對經過當地的用路人造成極大風險。

周永鴻表示,8月28日林銘泉里長向他反映民眾訴求時便立即聯繫台電,並協調台電與市府相關單位於今日會勘,希望能爭取此段道路的電線桿遷移地下化。周永鴻指出,若電線桿能遷移並且地下化,將能讓用路人有更良好的行車視線,並還給機車族路權。

台電表示,願意朝電線桿地下化處理,並於兩週內提出初步規劃。周永鴻和林銘泉里長感謝台電願意積極處理。

周永鴻要求市府,應儘速協助台電取得用地遷移電線桿,讓潭雅神地區銜接市區的重要道路更安全,朝向「人本交通」的方向邁進。
市議員周永鴻等人會勘潭子區昌平路三段至環中路路段,要求儘速移除擋在機車道上的電線桿並地下化,以改善當地用路人行車安全,朝向「人本交通」的方向邁進。(記者林獻元攝)
市議員周永鴻等人會勘潭子區昌平路三段至環中路路段,要求儘速移除擋在機車道上的電線桿並地下化,以改善當地用路人行車安全,朝向「人本交通」的方向邁進。(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分類: 政治生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小一新生200多人 男女廁各3間  家長擔憂下課時間都在排隊上廁所  市議員楊典忠希望學校可以儘速增設臨時廁所應急  教育局:已要求學校於校舍完工前再增加流動廁所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清水國小正在進行學生活動中心與至善樓工程,連帶影響校園內部動線,小一新生家長反映,一年級教室旁的廁所男女各只有3間根本不夠,下課時間上廁所排隊要排很久。市議員楊典忠指出,依據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規定,每十位女生原則要設一間廁所,以目前小一新生10個班級超過200多位新生,女生廁所數量3間實在不夠,希望學校可以儘速增設臨時廁所應急。對此,教育局回應表示,已要求學校於校舍完工前,應再增加流動廁所,滿足孩子的如廁需求。

市議員楊典忠指出,家長反應,每堂課下課時間只有10至15分鐘,上廁所排隊很浪費時間,小女孩穿裙子會加安全褲,本來就很不方便,如果遇到同學上大號就要等更久,小一新生對於新環境的陌生感容易緊張,適應環境也需要的時間,等到想上廁所的時候可能下課時間已經過了,上課時間自己去上廁所又有安全問題,所以剛開學就遇到廁所間數不足的問題,影響小一新生正常上課,讓家長們很傷腦筋。

楊典忠表示,對部分兒童來說,國小一年級是第一次離開家裡接觸團體生活,新的環境都有需要適應的問題,下課時間上廁所排隊、時間不夠、上課時間臨時要上廁所安全與否、或是想上廁所又不敢講等問題,不僅考驗班級導師與科任老師,更是家長擔心的問題,為了小一新生的快樂學習與健康安全,希望教育局協助學校妥善儘速處理。

教育局回應表示,清水國小因新建校舍工程,即在去年於一年級教室旁建置臨時廁所2間,方便一年級小朋友就近使用;另距離教室南側50公尺處的的活動中心與北側60公尺處亦設有蝸牛廁所,共設有男生小便器16個,大便器5個,女廁便器有19個,廁所數量與便器數量是足夠一年級學生如廁使用。惟考量小一新生對校園環境仍須適應時間,教育局已要求學校於校舍完工前,應再增加流動廁所,滿足孩子的如廁需求。
市議員楊典忠指出,清水國小一年級教室旁的廁所男女各只有3間根本不夠,下課時間上廁所排隊要排很久。(記者林獻元攝)
市議員楊典忠指出,清水國小一年級教室旁的廁所男女各只有3間根本不夠,下課時間上廁所排隊要排很久。(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09-09
新聞分類: 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