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記者彭慧婉/桃園報導】「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及處長就職典禮」 於10月5日上午在平鎮區舉行,,桃園石門農田水利會自10月1日起正式改制為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石門管理處,並正式掛牌成立,期許改制後服務農民心意不變、員工權益不打折,並持續朝水權調度合理化、水質保護智慧化以及資產管理公共化等方向努力。

桃園的水利工程可追溯至清朝時代,200年來水利工程與桃園發展息息相關,尤其石門農田水利會灌區過去經常缺水,在水利會積極運作下,幫助桃園成為北部重要糧倉,轄區內所種植的有機稻米更曾獲得評比冠軍的殊榮。石門農田水利會改制為石門管理處後,保障員工權益不打折,將會員福利制度化、規則化,保存過去長期累積的成果;第二,水權調度合理化,未來希望透過農田水利署與北水局平行協調,解決供水問題;第三,水質管理智慧化,市府花費許多努力將工業污水納管,並澈底執行稽查,未來希望持續朝灌排分離發展,讓農地保護、水質管理等更上層樓;此外,水利會資產管理也應公共化,妥善運用資產協助水利事業發展。

桃園市長鄭文燦說,今日全台共有17個管理處揭牌,農田水利署蔡署長特別蒞臨石門管理處揭牌典禮,代表中央對石門管理處的肯定。鄭市長也說,目前全台灣約有一半的土地不在灌區內,龍潭更在民國60年代被劃出灌區範圍之外,缺乏灌溉水源,為了幫助龍潭擺脫水利孤兒的處境,未來希望市府與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石門管理處等單位合作,將龍潭重新納入灌區,恢復水利及高低揚功能。

水利會改制過程出現不同聲音,未來希望在農田水利署努力下,證明改制有助於國家長久發展。他特別感謝石門農田水利會呂前會長在30多年公務生涯中,服務許多農民,這份心意令人感動,新任的林昆賢處長也是公務員出身,曾擔任水利會總幹事多年,展現專業及敬業精神。他相信農田水利會招牌會變,但為農民服務的心不變,未來在農田水利署的充分支持與指導下,桃園兩個管理處將發揮更大功能,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表示,目前台灣約僅31萬公頃農地享受到農田水利會之服務,改制後,未來將依據試作農地特性,擴大提供灌溉服務。此外,農田水利署將透過先進科技及工程技術,加速農田水利設施之更新改善,進一步提高供水效率,並且將運用《農田水利法》所賦予的公權力,加強跨部會對水質的控管,讓農作物擁有良好水質,確保農作物安全,同時保障民眾食安。

蔡署長特別感謝呂前會長、會務委員等提供寶貴意見,讓農田水利會改制順利完成。至於外界關心員工權益保障及資產運用等,政府在新公布的人事管理辦法及送立法院審查的預算書中皆具體落實。未來農田水利會資產將全數用來促進農田水利事業發展,歷史悠久且運作良好的水利小組也將繼續運作,農田水利署也將投入更多資源幫助小組運作得更好。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處長林昆賢表示,雖然過去曾多次遭遇水情不理想的狀況,但在農田水利會成員齊心努力下,順利幫助農民度過危機並帶來豐收,他特別感謝各界6年多來的支持與鼓勵。

今日包括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處長林昆賢、改制前石門農田水利會呂芳堅會長、市府農業局長郭承泉、水務局長劉振宇、經發局長郭裕信、勞動局長吳宏國、中壢區副區長徐景揚、桃園客運公司董事長吳運豐、平鎮褒忠祠主委范振修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水利會改制  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揭牌  新任處長林昆賢就職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地方社會焦點桃園市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中彰投分署獲欣昊公司捐贈電腦數值加工軟體  助力精密機械產業人才培育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為支持政府培育技術人才,欣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於日前捐贈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ONECNC XR8全功能50人用網路版」軟體一套,10月5日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林宏德代表致贈感謝狀,肯定企業捐贈政府訓練設備義舉,並強調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將持續因應產業發展提升訓練品質,歡迎有志投入產業的民眾報名參訓。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林宏德表示,智慧製造是政府5+2產業政策主軸之一,本次獲贈軟體的中彰投分署因為位處中部精密機械重鎮,長期以來為業界培育精密機械產業技術人力,是國家勞動力發展的堅強後盾,也協助許多失待業民眾重返職場,開啟職場新人生。

本次感謝欣昊公司響應政府人才培訓,捐贈多功能的電腦數值加工軟體,目前安裝於該分署精密機械工場電腦製圖教室,對提升訓練品質相當有幫助。

欣昊公司表示,該公司推廣OneCNC軟體多年,其軟體應用相當便捷,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而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是最貼近產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搖籃,本次捐贈亦希望為中部地區精密機械產業的技術人才培育貢獻心力。

中彰投分署積極開辦多元的職訓課程,每月都有新班開課,歡迎有志投入產業的民眾能多多利用,所有開課資訊都可上中彰投分署網站(http://tcnr.wda.gov.tw/)首頁連結招生訊息查詢招訓簡章,或連結臺灣就業通網站(www.taiwanjobs.gov.tw /)線上報名,想進一步了解課程資訊,亦可撥打04-23592181分機1541、1542洽詢。
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林宏德(左)與欣昊公司董事長周時屏(右)合影。
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林宏德(左)與欣昊公司董事長周時屏(右)合影。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生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楊梅區日新街銜接仁美路橋梁拓寬工程完工  提升行車安全
【記者彭慧婉/桃園報導】「楊梅區日新街銜接仁美路橋梁拓寬工程」完工,日新街為楊梅都市計畫道路,主線由楊梅區公所於104年完成拓寬,然尾端銜接仁美路部分因跨越水利會大圳,因無法取得石門農田水利會同意施工,形成交通瓶頸,為完整發展交通網絡,升格後楊梅區公所於108年完成土地徵收程序後,即賡續辦理拓寬工程。桃園市政府工務局賴宇亭局長、立委黃世杰服務處秘書許增輝、市議員周玉琴、李家興、涂權吉、鄭淑方、楊梅區公所羅國裕區長、楊梅區當地里長及鄰近里長皆到場參與。

本案由市府瓶頸計畫打通計畫全額補助工程經費170萬餘元,工程於109年4月30日開工,109年7月30日竣工,橋梁由原本寬度5.3公尺拓寬為9公尺,工程完工後,除提供車輛雙向通行會車充裕的空間,並大大提升行車安全。

楊梅區區長羅國裕表示,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瓶頸道路開闢計畫,及桃園市議會與楊梅區四位議員對桃園市預算的支持及關心,改制升格後已有多條道路陸續打通,效益良好,未來俟楊湖路一段676巷、富聯路、榮平路等多條道路改善計畫陸續核定後,楊梅所也將繼續積極辦理,讓楊梅地區的交通網絡更加完善發 
楊梅區日新街銜接仁美路橋梁拓寬工程完工  提升行車安全
楊梅區日新街銜接仁美路橋梁拓寬工程完工  提升行車安全
楊梅區日新街銜接仁美路橋梁拓寬工程完工  提升行車安全
楊梅區日新街銜接仁美路橋梁拓寬工程完工  提升行車安全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地方頭條桃園市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市議員邱素貞批後大智路打通專案報告中看不到整體公共交通運輸規劃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邱素貞5日於議會專案報告表示,有關後大智路打通專案報告中,只談車輛的交通以及增設公車站,對人行動線完全沒有鋪陳,對整體公共交通運輸,也看不到如何因交通動線的改變而調整系統,幾個歷史建築間的串連以及東區的整體發展也看不到規劃,完全沒有屬於自己團隊的願景。

對此,都發局回應表示,綠空鐵道北段透過舊鐵道騰空廊帶加強設計人行及自行車系統,串連北段鐵道綠廊及糖廠,並連結台中火車站新站,將車站人潮引流至糖廠、干城地區,完善整體人行空間與動線,工程預計今年底完工。

市議員邱素貞邱素貞指出,綠空鐵道施作進度與開放時程專案報告,以及大車站計畫相關規劃與整合進度專案報告,這兩本有很多重複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之前龍市府團隊的報告照抄。讓人質疑「盧市府收割達人毫無願景、施政報告照抄前朝」。

邱素貞說,大車站報告案,有增加的部分,更凸顯市府目前各項進度、效率奇差的現況。其中,都市計劃107年在林佳龍任內都完成了,站前大廣場施工不到半年就完工,其他的部分到目前都沒有新進度,只提到武德街,8個月內拆除,既然談好了,為何還要等8個月?

建國市場都更案也是排到110年才要擬定招商文件,111年才辦理招商,盧市長的任期都快結束了,然後,符合一貫做法,換了個名稱,叫台中City Plus+。其他大概都是之前的規劃內容,同樣看不到屬於盧市府的鋪陳及規劃。

至於綠空鐵道北段部分,原來前瞻補助的經費是全部要做綠空北段,市府把部分工程丟回給鐵路局後,把錢移去做雙十路至南京路改善工程。而報告完全未提綠空北段工程進度,據了解,落後非常多。
台中市議員邱素貞5日於議會專案報告表示,有關後大智路打通專案報告中,對人行動線完全沒有鋪陳,對整體公共交通運輸,也看不到如何因交通動線的改變而調整系統,幾個歷史建築間的串連以及東區的整體發展也看不到規劃,完全沒有屬於自己團隊的願景。(記者林獻元攝)
台中市議員邱素貞5日於議會專案報告表示,有關後大智路打通專案報告中,對人行動線完全沒有鋪陳,對整體公共交通運輸,也看不到如何因交通動線的改變而調整系統,幾個歷史建築間的串連以及東區的整體發展也看不到規劃,完全沒有屬於自己團隊的願景。(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政治生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屏東監理站光輝10月假日門市~有「照」才夠罩
109年10月份適逢中秋節、國慶日連續假期,屏東監理站10月份假日門市將挪至10月24日(星期六)早上,請把握良機。
屏東監理站站長洪美芳表示,為維護考生權益及考照品質,機車考照採網路預約(不提供現場報名),並於考照日30天前開始預約,開放至考照日前1日24時截止(即考照當日無法預約報名)。
若考照當天無法應考,應至遲於考照當日上午7:00前於網路取消預約,或於當日預約服務時間內致電取消,若2個月內預約3次未到者,將予以停權2個月(停權日以最後一次預約日起算)。
考試當日請於8:00~8:30至屏東監理站2樓21號窗口繳交1年內體檢表、身分證正本、最近2年內拍攝1吋相同相片2張(不得使用合成相片),報名結束立即講習訓練及筆、路試考試。
提醒您!10月1日、10月2日、10月9日無門市營運服務,請民眾不要預約報考駕駛執照考驗場次。
另外,請您報名前至「監理服務網」或下載「監理服務APP」查詢有無違規案件,倘有違規案件請先於平日辦理結清或分期並開立分期證明,否則無法報名考試。
屏東監理站光輝10月假日門市~有「照」才夠罩
屏東監理站光輝10月假日門市~有「照」才夠罩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地方屏東縣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弘光科大推跨領域馬術治療復健課程  師生到馬場親身體驗
【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弘光科技大學首次開辦「馬術治療以及應用範圍」課程,邀請台灣馬術治療中心德籍顧問林嫵恬和物理治療師汪子瑄專題講座,更安排40位師生前往馬場體驗騎乘馬術與領馬,了解騎馬在復健治療上的應用。學生說,完成課程及騎馬體驗後,更理解運用騎馬訓練肌力及平衡力的原理,及對於身心障礙者及銀髮族的幫助。

弘光科大物理治療系副教授陳志鳴表示,騎馬通常用來協助身心障礙者增進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與日常生活功能,是很不錯的一種復健治療運動,現在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騎馬應用範圍日益擴大,銀髮族也能參與,因此,學校首次安排相關課程,請專家到學校專題講座,講述馬匹輔助活動與治療,課程結束後請師生一起前往馬場體驗。

德籍顧問林嫵恬在講座中提到,馬術治療可以改變騎乘者的肌肉張力、姿勢、核心力量與平衡能力,透過騎馬可以感受骨盆的擺動方式,學習走路更穩,騎乘過程中,馬匹提供適當感覺刺激,誘發與外界互動溝通的動機,與馬互動中學習也能增加自信心。由於馬匹動作是重複性的,每一個步態不斷重複,具有治療性效果,因此,台灣很多身障小朋友家長把握復健黃金期,帶小朋友來騎馬復健。

汪子瑄則表示,馬匹社交能力很大,自閉症孩子透過騎乘動作建立互相信任,讓自閉症孩子學習溝通與表達,調適情緒。另外,腦性麻痺的小孩最明顯的改變是在平衡上,他們有的人平常行動都需要坐輪椅,跨坐騎馬後能讓平衡感變好,背也比較挺,是很好的復健方式。

兩堂課的專題講座,再到校外馬場上課,學生更加理解馬術治療內涵。馬場上課分三組,一組教導馬匹騎乘輔具、一組認識馬匹的照料,另外一組則是實際騎乘體驗與領馬,騎馬時,左右兩邊各還有一位陪走員。林嫵恬在師生騎馬時,不斷的在旁指導,高喊說「感受馬的律動、試著轉動身體」,提醒騎乘員跟著馬的步伐,體會馬走路步伐與復健的關聯性。

物治系大四學生彭姿祐指出,目前在醫院實習,老師特別提到馬術治療,聽了以後覺得很抽象,因此報名參加。真正騎上馬後才知道馬匹的步態,大步、小步、路徑有所差別,更能與書本上的知識結合,陪走時觀察馬的速度,多注意騎乘者的安全,「這是很棒的課程,學習人與動物的互動,雖然馬匹治療成本高,但未來很有發展性。」
弘光科技大學首辦「馬術治療以及應用範圍」課程,讓騎馬體驗後,理解運用騎馬訓練肌力及平衡力的原理。(記者陳榮昌攝)
弘光科技大學首辦「馬術治療以及應用範圍」課程,讓騎馬體驗後,理解運用騎馬訓練肌力及平衡力的原理。(記者陳榮昌攝)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防範秋行軍蟲肆虐  朝陽科大精緻農業論壇邀集專家學者探討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有鑑於秋行軍蟲及許多禾本科害蟲等「糧食殺手」,對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產生嚴重危害,「2020精緻農業論壇–新視野,新挑戰–在地系列」於雲林縣褒忠鄉農會展開,以「禾本科的進擊」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禾本科植物的栽培管理與蟲害防治進行交流討論。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功能性微生物製劑專家-台中農改場埔里分場分場長陳俊位研究員進行專題演講,探討「功能性微生物製劑在玉米栽培上之應用」;會中亦邀請有機水稻栽培管理技術專家-台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江汶錦,以「友善環境與合理化技術施肥」為題,介紹水稻土壤與肥培管理。

此外,朝陽科大費洛蒙中心主任曾瑞昌則分享「費洛蒙於積穀害蟲防治管理之應用」。精緻農業論壇今年是第三屆在褒忠舉行,希望能成為與褒忠鄉親面對面交流的平台。雲林縣褒忠鄉鄉長陳建名致詞時表示希望能透過學界的參與與陪伴,持續提升在地農產栽種技術,確保作物產量與品質,在保障農民生計之時,也能促進地方永續繁榮。

雲林縣褒忠鄉有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程西河表示,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秋行軍蟲在全球已造成高達60億美元的損失,由於其寄主範圍超過350種,農委會亦持續執行高風險作物監測及田間巡查措施。

十分感謝朝陽科大健康農糧中心長期輔導褒忠農民,並邀集專家學者配合主管單位措施,提供作物栽培及蟲害防治的技術與方法,強化與產業的鏈結並整合區域資源,偕同鄉親解決區域重要議題,並持續完善助農平台,參與推動區域新農產業發展,深受地方肯定。

長期投入推廣環境友善農業的朝陽科大應用化學系主任錢偉鈞表示,該校健康農糧中心連續4年獲教育部核定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同耕共學」的在地陪伴模式,協助雲林褒忠鄉有才村之黑豆復耕,展現具體成效。今年更將關懷的作物擴大至地區耕作更為普遍的水稻、玉米及花生等雜糧作物。

希望循著黑豆復耕的模式,透過褒忠鄉親與朝陽科大師生團隊一同努力,以友善耕種的方式提升農產加值,將在地耕作的心血,經由創意加工轉化為多元化創新的食品,同時也傳遞豐厚的在地風采,激勵銷售通路的搭建與拓展,讓復耕的行動成為激勵地方繁榮的新起點。
朝陽科大健康農糧中心輔導雲林褒忠農民,持續提升在地農產栽種技術,頗受好評。(記者林重鎣翻攝)
朝陽科大健康農糧中心輔導雲林褒忠農民,持續提升在地農產栽種技術,頗受好評。(記者林重鎣翻攝)


發佈日期: 2020-10-05
新聞分類: 台中市文教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