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4日 星期一

【記者張金源/臺東報導】『運動可有效改善高齡女性常見的排尿障礙』

隨著5月份的到來,街頭與電視廣告中開始充斥著各式各樣對母親的感謝。女性從青春期到經歷懷孕生產、再到年邁的過程中,生理的變化是不斷出現的,而我們在臨床醫學上也發現,尤其是高齡女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排尿方面的困擾。與一般人認為排尿障礙是男性專屬的認知不同,因此提供相關醫學知識分享。
台灣醫療水準越來越高,國人越來越健康,女性平均壽命已經來到84歲。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銀髮族女性會到處趴趴走。這些阿嬤們旅行時,普遍都希望車上有廁所;更期待下車時,車輛停靠在廁所旁。不然可能會出現排尿來不及,甚至發生漏尿的窘境。根據統計,超過70歲的女性,大約有1/4的人會有俗稱膀胱無力(漏尿)的現象產生,也比同年齡的男性高出2-3倍之多。若再深入探討,除了漏尿之外,高齡女性還會有其他排尿障礙:像是頻尿、排尿困難、排尿疼痛等.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高齡女性有排尿障礙?
更年期,或者停經後的女性,她們的雌性素降低,導致軟組織與肌肉慢慢萎縮,包括尿道表皮變薄、括約肌力量不足引發閉鎖不全因而漏尿;尿道表皮抵抗力也因變薄而降低防禦能力,容易產生泌尿道感染。

再者,隨著年齡增長,生理也慢慢退化。
那些跟解尿相關的激素在夜間分泌不足,造成夜間製造的尿液增加,引發夜尿等惱人的現象,也容易被誤診為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高齡長者,大多數人平日運動量並不足,造成肌肉容易變弱甚至萎縮。最常見的就是骨盆底以及腹壁的肌肉鬆弛:造成膀胱脫垂、腹部疝氣、子宮或者與陰道脫垂等。這些結構上的變異,會進一步壓迫膀胱、尿道,造成長者排尿困難、膀胱餘尿變多、膀胱肌肉不穩定等。嚴重時,經常引發嚴重合併症:腎水腫、敗血症、膀胱纖維化、神經性膀胱等。
有些長者習慣久坐與憋尿,在不知不覺中長時間壓迫骨盆底肌肉群,造成骨盆底的肌肉協調性出現障礙,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排尿問題。
林林總總拉拉雜雜的談了這麼多,那長者,尤其是女性銀髮族,泌尿系統要如何保健?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動,少坐少躺多運動:
若體力許可,每1小時起身走動,並飲用50-100cc的開水;每2-3小時記得上廁所。
對於那些體力比較差,或者無法站立的長者,建議放個軟墊在座椅上,可以減低會陰部的壓力。每20-30分鐘可以伸伸手,踢踢腳,或者按摩一下小腿肚,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
更積極的作法,就是適當的骨盆底肌肉復健:如凱格爾氏運動,再合併適量的肌肉訓練:像是慢走、瑜伽、香功、元極舞、太極拳、皮拉提斯核心肌群運動等。
台灣銀髮族女性,對疾病的忍耐性比較高,加上天性比較害羞,不喜歡談論自身私密症狀,造成延誤就醫。因此,為人子女或醫療工作者,對於長輩的照料,除了愛心與耐心以外,還要隨時吸收醫學常識與維持敏銳的觀察力。一旦長輩出現不舒服或不尋常的症狀,儘早介入,儘速尋求專家治療,永遠是保持長輩健康與幸福的不二法門。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臺東縣政府,資料來源:縣政新聞

發佈日期: 2020-05-04
新聞分類: 地方台東縣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